邓伟志:写在疫情期间的文字
发布时间:2022-04-03
突如其来的疫情“倒春寒”打乱了上海的生活节奏,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。4月2日,民进中央原副主席邓伟志写下了这幅字。他说,疫情爆发没有人不着急的,并附上了写这条书法的由来——
疫情暴发没有人不担心,没有人不着急、不焦虑的,尽管各人着急、焦虑的程度各不一样。心悸、心慌,心神不定,就容易心情烦躁。在这种情况下,言行容易激动。这是可以理解的。可是,人啊!越是在有危险的时候,越要沉着、冷静、镇定,越要记住“和为贵”,越要做到“责已严,待人宽”,这是修养问题,文明度问题。当务之急是要处理好管理人员与居民的关系,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关系,外来支援人员与接待人员的关系,要抱团取暖。为了调节心情,多些暖意,不妨听听音乐,看看电视里的喜剧、滑稽戏,多笑几声。
突发事件或多或少地要打乱常规,会出现无序。在这种情况下,要学会识变,应变,胜变。不过,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。可是,再难也要向这方面努力,做到手忙脚不乱,变失序为有序,有新秩序。假如出现了乱,也要有理智对待,学会乱而后治,苦中作乐。
还有,在打乱常规时,传言难免会多起来。社会心理学有个试验,话传五遍,一定走样。60年代我的老领导教育我们要学会掌握第一手资料时,举过一个例子。部队夜里行军,“三班的马鞑子掉了。向后传,看见三班的马鞑子,拣起来。”结果传了没有几个人,就听后边说怪话:“司马懿的裤子掉了,关我们什么事?”走样,有时会变成谣言。这就要求我们不信谣,不传谣.
出于上述想法,我献丑,写了书法。我劝大家平静,你们从我书法上看出,我也没平静,把“四月”写成“三月”,再改为“四月”,仍然有点欲盖弥彰的味道。请求读者原谅!